《只此青绿》衍生业态调研分析报告

  • 日期:2023-01-04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系统深入地阐发了人类所处文化世界的科学内涵,并多次强调: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艺术生产国家队、体制创新排头兵为基本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致力于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在艺术创作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艺术创作生产全过程,不断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增强艺术表现力。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创排,充分发挥了企业主体的优势,深化创新合作,在创意初期就打破国有院团固有的创作理念和运营机制,跨界文博圈“故宫博物院”、媒体圈“人民网”,以共同出品的方式,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努力将这部作品打造成为国有院团新时期舞台艺术创制模式的“样板”。
      一、演出传播——创造亮眼成绩单
      《只此青绿》从创意萌芽到斩获大奖,已两年有余。回望去年首演,历数之后每一次熠熠生辉的时刻,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10月23日,演出已有189场,线下剧场观看观众超过40万人次。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赤子之心追寻着属于自己的荣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写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讲话〉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入库项目,并摘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的荣誉;在北京保利剧院连续演出18场,创造了中国舞剧在一个城市连续演出场次的最高纪录。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人民网媒体矩阵发布相关内容,曝光量超过2.47亿;选段《入画》登上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展演季》,获244万点击播放;选段《青绿》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最美的夜》,播出时间段内实时在线观看观众达1.8亿;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舞台,覆盖超过80亿人次,相关微博、抖音、热搜登榜10余次。近日粗略统计,舞蹈诗剧媒体曝光量已达百亿级,官方媒体报道超过2050篇,亮相央视《新闻联播》5次,《人民日报》以《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来自现场的声音)》、《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演》、《#只此青绿#上演百场爆火,领舞孟庆旸:与“青绿”相遇很幸运》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人民网发布了26480篇相关新闻,刊登了687篇专题报道,在人民网官网、官方抖音、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全媒体平台曝光千万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9亿次、跟贴讨论超49万……
      二、赋能品牌——构建产业价值链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根据剧目演出市场情况,深度挖掘《只此青绿》的核心价值,积极开拓产业链建设。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一方面大力开发衍生文创产品,先后设计推出了保温杯、香氛明信片、多层文件夹、笔记本、丝巾发带、丝绒包等文创衍生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在扩大《只此青绿》影响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剧目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推出“只此青绿”联名产品:先后与中粮长城葡萄酒合作,推出长城“只此青绿”联名葡萄酒;与竹叶青茶叶合作,推出“只此青绿”联名绿茶;并先后与吉利轿车、古越龙山、头排苏酒达成品牌合作;与大麦共同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数字藏品纪念票,精选了5张剧照和1幅书法题词,设计了6款纪念票,共发售两万四千张。
与此同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4号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绿空间已营业,富有“青绿”意蕴的空间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喜爱,这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打造的“青绿打卡地”,目的是通过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品牌,唤起大众对青绿的真挚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未来还将打造城市打卡地、策划线上IP互动话题、推出电影版和戏剧现场等创新举措,将文化融入产品,用艺术赋能品牌。
同样,以网易携手伊利植选的文创推广为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共创青绿端午大片,上线24小时,全网曝光量突破8亿+,植选微博24小时播放量4520万次,植选视频号24小时流量暴增6000倍,并且在上线24小时持续保持高频次的搜索量。TVC同款植物豆奶上架即售罄,微博话题的排序以“只此青绿端午新片”为话题点播数据榜列前3名。同时,在社交平台的互动上,上线即达到刷屏的效果,页面浏览量当日突破了80万+,跨界强强联名,青绿植选出街,植选将青绿江山穿在身上,视觉美感爆棚。
      三、衍生产品——开辟演艺文创赛道
      在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时代机遇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以“東”标为品牌核心,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演艺文创赛道,创造出一套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独特的文创模式,以推陈出新的创作,引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的新生活方式。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旗舰店在天猫、抖音、京东全域电商平台的上线,是践行国家《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重要一步,是集团文化产业数字化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东方美学文创的“超级品牌符号”,更体现了作为国有院团的使命与担当。
在文创产品研发方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旗舰店围绕《只此青绿》、《绽放》、《东坡》等精彩作品,聚焦不同消费者的不同诉求,将故事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时尚性融入产品设计,注重细节设计和审美风格,不只是与观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更致力于为观众带来优质的物质享受。其中,时尚生活、文具礼品两大品类,涵盖了多年龄段消费者、多场景使用的需求,如文具类、生活用品类、服饰类、美妆类等,通过梳理剧目的文化脉络,以商品化的手法提炼重构,使产品形成不可复制的文化精髓,广受用户好评。
随着设计的加持、包装的提升、IP的涉入、文化和美学元素的融入等,“东方文创”不断迭新,把文化内涵赋予产品中进行创意体现,创造了以“团扇”、“桌垫”、“风暴瓶”为核心主打产品系的“国风美物”,让观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愉悦与冲击力,传递出别样的“东方式”美学。在文创产品设计带着创新使命的要求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旗舰店持续结合市场需求,通过现代生活方式传递主流价值观,上新了“青青飞盘”、“晓青棉袜”等“国潮风尚”系列,通过视觉化、体验化、功能化、创意化等多种手法,进行文化创新,创造了能够被消费者感知的、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的、年轻人群更加“追捧”的文化衍生品。
      四、二次创作——拓展再生艺术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只此青绿》原声音乐白金珍藏版黑胶CD,于9月20日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绿空间正式发布,于9月30日正式在线下线上进行发售。只此青绿舞剧原声音乐黑胶藏品定位于艺术收藏,全球限量发行300套,每套都有不同的精美包装封面和唯一编号,以及主创的亲笔签名,极具收藏价值。黑胶藏品的包装设计灵感源自故宫,三张黑胶、精美画册、收藏卡静静悬浮于其中,充满仪式感。
      300套黑胶唱片分为三大系列,分别为千里江山图系列、“二创系列”和剧照系列。其中千里江山图系列共6组,每组25套的封面可以组成一幅完整的千里江山图;“二创系列”共2组,每组25套的封面可以组成一幅完整的二次创作长图;剧照系列共计100套,封面采用《只此青绿》舞剧的精美剧照。原声音乐CD定位于艺术收藏,全球限量发行2000套,每套都有不同的精装封面和唯一编号,封面图案设计灵感来源于《只此青绿》舞剧中演员们婀娜多姿的舞蹈,巧妙地融入千里江山图的经典元素,由设计艺术家精心创作而成。
      《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是将艺术剧作转换为图书的一个特色品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特色图书项目。该文集源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2021年度同名热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从该剧的创作历程、专家、媒体、观众的各界评论以及演出运营等多重视角,梳理了该剧自创演以来诸多宝贵的一手资料。全书分为植根传统、回首来路、溯本求源、展卷披读、众说青绿五大篇章,其中有来自不同身份作者的优美文字,有美轮美奂的演出剧照,有观众自发创作的生动角色漫画,有记载“青绿”点滴成长的日志。书籍记录了主创、专家、媒体、观众的宝贵文字,从策划自正式出版历时一年多,从结构、呈现形式到细节都进行了精心打磨。通过图书的形式,也能更好地对该剧进行记录、传承、传播。
      《江山竞秀》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之后,推出的大型音乐类演艺IP。作品以《只此青绿》的“入画”为开端,以《千里江山图》为触发点,深入挖掘祖国各个地区的秀美山川、旖旎风光和当地民歌旋律为创作素材,使用编钟、箜篌、筑、埙等众多古老乐器进行演奏,并实现了西洋器乐与民族器乐的交融演出。在舞台上,视觉化的舞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魅力,艺术与技术的交融,既是对舞台表现形式的创新与探索,又是对“青绿”主题与《千里江山图》的深度挖掘。从2022年10月7日、8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的上座率来看,“青绿”音乐会同样受到大众的喜爱。
      “只此青绿——中国青绿山水画名家邀请展”是由书画频道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共同策划主办的一次展览活动。通过“舞蹈与书画”的艺术融合,打破媒介与形式的限制,使演出的动态图景与展览的艺术图像有效交融,以期重新定义“青绿”之理念,再次呈现“青绿”之辉煌。活动邀请了卢禹舜、苗重安、郑百重等十余位青绿山水画名家,以色彩为媒介,以笔墨为印记,创作融古汇今、古雅端丽的青绿山水精品之作。此次活动的意义除了实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反哺,更多的是为当代艺术从传统中创新,继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现实可能。
从跨界融合的角度来讲,《只此青绿》的衍生品、音乐会、书画展不仅是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样态上充满创新性的成功尝试,亦是一部在艺术内涵和审美意涵上充满创新性的产品。这种成功的创新,不仅用除剧目以外的诸多形式呈现了《只此青绿》,以动态、立体的舞蹈来表现静态、平面的《千里江山图》,更体现了在展现中华神韵、歌颂人民群众、尊重民族传统、讲述中国故事的艺术创作立场和境界,极大地突破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所受到的体裁局限和时代局限,让更多人通过《只此青绿》的衍生产品和新的表达形式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分析总结——扩大IP示范效应
       调研组认为,文创产品受到普遍欢迎的背后,是其深耕传统文化沃土的结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衍生产品能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除了人民群众对剧目的喜爱,还离不开剧目本身的创新和示范引领性的作用。
       第一,从美术作品到舞台作品,让绝世文物从橱窗展示到舞台表演,跨越古今时空,连线千年静与动,用舞蹈绘制一幅《千里江山图》。创新性采用诗剧体裁,以“舞蹈诗剧”为舞蹈语汇,以诗性表达营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借舞蹈、戏剧、音乐、非遗的跨界方式,展现宋朝美学,传播国宝守护精神,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美及“人民”“工匠”的价值取向。该剧深刻阐发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人文情怀,并深刻关联当今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益实践。
       第二,媒体宣传与多渠道传播助力成功“破圈”。《只此青绿》在宣传上,依托人民网庞大的海内外媒体资源,进行全渠道资源宣发,扩大了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在演出前后,以人民网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及海外平台等官方媒体矩阵同步跟进《只此青绿》内容宣传。在国内成功引发央视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新浪网、搜狐网、网易新闻、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百余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广泛转发传播。网友看完后感慨:“时空的转盘道不尽文明的交流,一言一语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卷轴描不完祖 国的山河,一笔一画都是壮丽的风景。”
       第三,跨界合作助力作品成功。《只此青绿》是文博单位、艺术院团、权威媒体践行交流互鉴,将“青绿山水”搬上舞台的创新尝试。剧组邀请了强大的专家顾问团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担任艺术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担任美学顾问,著名作曲家程池担任音乐顾问,特别邀请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曾君、文保科技部主任于子勇、书画部研究馆员王中旭、书画部副研究馆员郁文韬担任文博顾问,邀请国画颜料、徽墨、宣笔、绫绢等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仇庆年、汪爱军、张文年、郑小华等担任非遗顾问。这些专家的参与,推动了集体创作,为该剧提供了有力的文化和智慧支撑。大家在学术、创作、推广等方面强强联合、跨界融合,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专业及资源优势,通过舞蹈和绘画等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为文物的传播和普及寻找到新的方式和途径。
       第四,加强艺术评论提高学术价值。为不断总结、修改、提升《只此青绿》的艺术水准,在首轮巡演收尾期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召开专家研讨会,为《只此青绿》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整理了多位专家的评论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上,同时出版《〈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学术专著,既扩大了《只此青绿》的影响,又增强了该剧的学术价值。
       这几点创新,不仅使《只此青绿》的衍生产品的生产和发行有据可依,同时这些文创产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意表达,无限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贴切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令公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坚实内核。
结  语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借由舞动的“青绿”,点燃了观众内心深处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自《只此青绿》创意诞生那一刻起,每一步的工作都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每一次都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同时也是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的生动诠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指导下结出的硕果。在新时代的呼唤下前进,努力让《只此青绿》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巅峰之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持续奋斗。
 
 
小组成员:陈伟科、马艳梅、戴春旭、张歆、钱伽宇、杨锏文